在2025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临近之际,杨铭宇黄焖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,揭示了餐饮连锁行业在快速扩张中的系统性风险。该事件涉及回收剩菜、使用变质食材、员工无证上岗等7项重大违规,引发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,成为本年度食品安全领域的标志性案例。
食材管控失效
涉事门店将发酸土豆(浸泡料酒后使用)、发黑牛肉(添加焦糖色素伪装新鲜)等变质食材二次加工。更触目惊心的是,员工将顾客食用后的剩菜(如香菇、酥肉)回收分拣,与新食材混合后重新售卖。这种操作模式在暗访的郑州3家门店中普遍存在。
加盟体系失控
尽管总部宣称"每日巡查",但记者暗访期间未见任何监管人员。涉事门店员工直言:"加盟费交完就没人管了"。这与其官网宣传的"八统一管理标准"形成讽刺性对比。目前全国2518家门店中,63%为近三年新增加盟店,但同期闭店率高达58%。
违法成本低廉
对比该品牌近年处罚记录:
低廉的处罚使其违法成本远低于食材更换成本(单店日均食材成本约3000元)
......
砂锅里的钢丝球
去年冬天,我在公司楼下杨铭宇黄焖鸡吃出半截钢丝球时,还以为只是偶然。直到刷到315晚会曝光的「剩菜回收」视频——画面里戴着塑胶手套分拣香菇的员工,正是常给我加量的"热情大姐"。
那晚我攥着医疗检查报告(钢丝球划伤胃壁)在阳台抽完半包烟,突然发现消费者维权群里藏着惊人规律:12个城市的受害者都指向同几家"明星加盟店",而总部客服的回复像复读机:"已登记,等通知"。
美团差评背后的暗战
当我第18次拨打12315时,接线员小姐姐叹气:"最近接到87起同类投诉,但取证太难。"于是我开始收集外卖小票和呕吐物照片,试图拼凑出完整的证据链
通过多方协助:
通过供应链溯源发现酱料包篡改保质期
热成像仪拍下后厨凌晨秘密运送变质食材
卧底查出区域经理教唆门店"用双氧水泡发隔夜鸡腿"
藏在收银机里的密码
我们伪装成外卖平台稽查员,用数据恢复技术从报废的POS机里提取出关键证据:
每日21点后自动启动的"特殊菜品"销售模块
3套阴阳台账(应对检查的假账本比真账薄还工整)
总部督导收受"封口费"的转账记录
更荒诞的是,某店长酒后吐真言:"你以为光我们这样?这条街上带‘加盟’俩字的店,后厨监控都是摆设!"
...
给大家说一下三条保命秘籍:
「扫码验真」用黑科技APP扫描餐具标签,能瞬间读取该店所有食安处罚记录(某连锁火锅店因此被挖出23次隐蔽处罚)
「幽灵订单」取证法通过不同账号在同一时段多点外卖,若餐品出现相同异物(如某品牌被锁定使用的劣质花椒),即可形成证据矩阵
「供应链倒查」跟着送菜三轮车找到仓库,用隐藏式记录仪拍下货箱上的生产日期(某知名快餐品牌过期食材就是这样被实锤)